新闻中心

网站首页 > 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
2022/01/20

12月多地地方消费券现身,部分城市带动消费超亿元

为抓住岁末年初重要的消费旺季,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,近日,多地再次出现各类消费券。记者发现,餐饮券似乎深得人心。

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希文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短期来看,消费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是直接而迅速的,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。金银刺激。但总体而言,拉动消费还需要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长效措施入手。

新一轮消费券发放

部分地区带动消费超亿元

12月22日上午8点,总金额300万元的衡水市政府消费券正式发放。记者发现,除衡水外,仅12月以来,消费券已陆续在南京、郑州、合肥、成都、重庆等地发放,涵盖餐饮、娱乐、购物、旅游等多种场合。

如合肥12月17日在全市开展“万美消费·合肥购”活动,首轮投资4000万元,其中餐饮业1500万元,商场超市1500万元,汽车产业1000万元; 12月17日-12月26日,郑州将联合全市重点美食区、购物中心、品牌餐饮企业举办“品味中原”美食节,推出特色菜市场、特色菜、暖冬小吃盲盒等活动,与银联云闪付合作发放500万元餐饮消费券。

应希文表示,政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,恢复消费者信心;另一方面,也是对企业的间接补贴,增加企业短期收入,缓解经营压力。此外,如果消费券的使用渠道受到限制,例如云闪付或数字货币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特定渠道的推广。

记者注意到,在消费券带动下,部分地区交出了亮丽的消费成绩单。以伊宁市为例。 12月3日至14日,伊宁市人民政府共发放消费券19.6万张,核销15.81万张,核销金额838.45万元。据了解,每天有超过10万人参与线上抢券,400多家商家成功报名参与活动,直接和间接带动消费超亿元。

“根据2020年上半年的经验,消费券确实对消费市场的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。”兴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傅一夫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从机制上看,消费债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相关领域消费的复苏,从而带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改善。经营,缓解经济运行压力。

提振消费

还需要长期措施

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11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,同比增长3.9%,增速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;两年平均增长4.4%,回落0.2个百分点。从全年看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已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速回落至个位数。

在傅毅夫看来,11月份消费数据低迷,主要是因为疫情对消费市场有一定的扰动,影响了线下消费市场的运行。
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也对《证券日报》表示,受疫情反复影响,11月消费回升不及预期。综合来看,目前服务业生产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部分接触性服务业明显受疫情影响。因此,发放消费券有利于促进消费尽快回暖,促进年末消费。预计12月份社会消费品销售同比增长4%以上。

虽然消费券带来的短期刺激效果是立竿见影的,但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,拉动消费不仅可以靠短期措施,更要着眼长远。

付一夫表示,消费券只能增强消费者一次性支付能力,并不能为消费市场注入长期动力。从长远来看,要真正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,还应从稳定就业、增加居民收入、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、改善市场秩序、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努力。保护消费者权益。

畅通消费阻塞点

专家建议“抓大头”

作为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“压舱石”,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在刘向东看来,推动明年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,关键是要打通制约消费的堵点、断点。同时,要积极扩大就业,增加居民收入,提高居民消费水平。中长期来看,我们需要以更多方式促进消费。除了发放消费券外,还要深化消费品价格改革,增加流通环节的便利性,降低流通交易税费和成本。

英达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厚诚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采访时表示,从历史经验和实际效果来看,消费是一个“慢变量”,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。因此,稳就业、稳收入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。此外,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,减少居民的预防需求,从而释放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。最后,要全力促进“共同富裕”,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,提升强制消费的消费强度。

为促进消费,郑厚诚从“抓大头、强弱项、防范风险”三个方面提出建议:“抓大头”,汽车、油品、后周期的房地产消费位列其中。限额以上消费前三名,可重点促进相关领域消费;从“优劣势”看,图书报刊和中西药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较低,有较大提升空间;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在风险防范方面要更加大力发展,特别是情景化和累积性消费。

傅一夫也持类似观点。他说,要进一步促进消费,就需要加快破除一系列抑制消费的障碍,释放居民消费潜力。例如,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,努力缩小收入差距,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;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特别是妥善处理居民养老、医疗问题,解决群众消费后顾之忧;此外,要完善边远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,规范消费市场秩序,优化消费环境,激发国人消费潜力。